如何看待保健品坑老现象?

食品保健 浏览

一、如何看待保健品坑老现象?

近来,坑害老年人的保健品营销事件频频见诸报端。这些保健品营销骗取老人财物,损害老人健康,甚至还有老人被骗后走上绝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何规范和有效监管保健品市场,不再让老年人成为骗局的受害者,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盒售价几百元的普通保健品,摆在商场保健品专柜里,可能很长时间都无人问津;换个场景、改个名字,通过一些所谓的“健康专家”“海归博士”一番折腾,它就可能以数倍甚至数十倍原价的价格卖给老年人。“健康牌”“免费牌”“旅游牌”“讲座牌”等是“保健品坑老”屡试不爽的营销招式,且招招都戳中老年人格外珍惜身体健康、不愿意给晚辈添麻烦的心理。尤其让老人招架不住的一张牌是“感情牌”,几乎成为这种吸血营销手段的“必杀技”。对老人无微不至,嘘寒问暖已是“标配”,有些保健品销售人员甚至当众下跪叫爹妈,为骗钱毫无底线。

不看僧面看佛面,看着保健品销售人员比亲生子女还“关心”自己,不为保健品功能,也可能为这份“情义”埋单。因此,许多老人在“亲情营销”面前毫无抵抗力。“亲情牌”打造的“温柔陷阱”如此奏效,以至于有的老人即使事后发现上当,往往也是“打掉牙齿往肚里吞”,不愿意和家人说,更别说举报了。退一步说,就算老人幡然醒悟,想让骗子现出原形,也未必能如愿,商家有备而来,在销售过程中有意规避各种法律风险,让你无可奈何。

“保健品坑老”戳中老年人的身体及心理痛点——许多老人长期身体抱恙、心灵空虚,“亲情营销”为老人送来包医百病的“神药”或医疗器械,一次满足老人的双重需求,信任感一下子就飙了上来,理智的眼睛被蒙蔽,冲动的结果就是盲从。在为老人防骗支招时,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要多给老人一些关心,缓解他们的亲情渴求。这无疑是一剂良方,但知易行难,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一个家庭可能要赡养多位老人,晚辈很难有充足时间与精力给予老人悉心关怀,特别是一些子女在异地、失独的老人。所以,对于这种市场失灵,还是需要监管者伸出监管的有形之手将其管起来。

扼住“保健品坑老”的喉咙,必须提高违法成本。“保健品坑老”频频发生,与低成本、高利润的现状不无关系。从经济角度剖析,一个成功的骗局,收益往往数以百万、千万元计,就算被查处,罚金可能只有数万、数十万元,两者不成比例,威慑力不足。假如,大大提高经济处罚力度,或支持受害者的高额赔偿要求,让欺诈行为无利可图,情况就会好些。从查处率角度窥探,由于此类骗局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与隐蔽性,发现与查处不易,查处率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某些人的投机心理。

和许多社会管理领域一样,现行体制对于保健品营销的监督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工商、卫生、食药监、公安等多部门的多头管理,导致各方管理责任不够明确、职责不够清楚、打击不够精准,偶尔还难免出现互相推诿、相互掣肘等现象。更深一层,法律供给也稍嫌不足。由于对这类行为的法律定性存在不同认识,各地对查处“保健品坑老”行为,多半是予以罚款等行政处罚,规制力度偏弱。对于传销式销售或是销售伪劣保健产品,骗取老人巨额财物,应该考虑采用刑罚手段,加大惩治力度。

谁家都有老人,也都有老的时候,关心老人的切身利益,也是关心自己的事,要站上这一高度,看待“保健品坑老”现象。

二、现实中我国食品药品存在哪些问题?你个人认为有哪些解决对策?

保健食品的问题太多了,从法律法规上来讲,就没有完备的法律依据,解决办法就是加快立法。

生产和经营环节也存在问题,生产者为求目的不择手段,添加药品等化学产品,加大功效,提高销路,但没有顾及购买者的身体健康。

使用者也盲目购买,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有时购买的产品只是食品,只是听信宣传认为有保健功能,就随便购买。

所以保健食品上的问题很多,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也是十分必须的,让老百姓免受欺骗,购买假劣产品。

三、有什么办法可以治卖保健品骗局的

一般来说保健品的宣传都是夸大的,虚假的,甚至说是在科学领域完全没有的概念,这个就是卖保健品的漏洞,通过分析保健品的成分来一击毙命!

四、如何识别那些虚假医药广告的套路?

最近在各大平台上都爆料出一位身兼9个专家身份的“专家”刘洪滨(“滨”有时写作“斌”),常年出现在各大省级电视台“健康医药”节目中,期间她会根据不同的“专家身份”参与不同的活动,例如有时是苗医传人,有时是蒙医传人,偶尔还会客串一下北大专家和医院退休的老院长…现在网友们把她在电视台参与过的虚假广告全部爆料,也被网友们戏称为“虚假医药广告表演艺术家”。

常见的“专家”们甚至推崇“吃不死人”的原则,用假药换取暴利,进入各个电视台行骗的同时,大打 “亲情牌”和以“小恩小惠”等策略让一些老年人进入他们的“圈套”。而根据这些现有的虚假广告,人们也总结出了几点套路:

1. 警惕以下这些关键词

听着“专家”们口中的“包治百病”,那可定就是骗人的,理性的思考一下,医院是用来做什么的?不就是治病的吗,如果这药什么都能治,还会有医生和病人吗?

再者如果遇到以下这样的词“疗效最佳”、“药到病除”、“根治”、“安全预防”、“安全无副作用”、“最新技术”、“最高科学”、“最先进制法”、“国家级新药”等绝对化的语言的,肯定不可信。

2.居然能把高血压治了?

从目前的医学角度说,高血压这样的病况一经确认都需要终身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但虚假广告和冒牌专家们会说,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可以根治高血压,不必再服降压药,这肯定都是骗人。

3.祖传秘方来治疗糖尿病

同理高血压病况,目前也没有哪一种药物能彻底根治糖尿病,都需要患者坚持服用正规医院医生所开的药物。而虚假医药广告方的常规骗人方式则是用超出常规剂量的药物来忽悠患者,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极易造成严重低血糖而危及生命。所以绝不能偏听偏信不良媒体的虚假报道,以加重病情。

4.山寨正版商标

造假者也会随着时代提高自己的造假能力,他们的假冒伪劣产品包装、批号一般人也很难觉察出,如果需要购买保健食品,不要听信非法的传销、会议及电话销售,通过正规渠道进行购买。相关产品信息都可在食药监总局网站查询的到,对电脑操作不熟练的老人,可以让儿女帮忙查询。

5.用“专家”名号进行忽悠代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六十条规定,不得利用国家机关、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或者专家、学者、医师、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所以我们看到有这样身份的人进行医药代言时,必定判断这是不合法的行为。

转载请注明:商务采购网 » 如何看待保健品坑老现象?